网站首页 > 中国第三届“铝业百强”榜单列表
公司产品
Product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山东保温铝板厂
手 机:13370960006
固 话:0635-8881387
网 址:www.lcjgw.com
联系人:许经理
地 址:山东省聊城市九州工业园
信息详情

中国第三届“铝业百强”榜单列表

来源:www.lcjgw.com 发布时间:2011/1/26 21:06:57

中国第三届“铝业百强”榜单列表
 
  今日消息:历时三个月,在经历了候选评审、公众投票筛选后,经过阵容强大的评选组委会严格把关,备受业界瞩目的铝业盛典——2010第三届中国铝业百榜单于2011126正式揭晓。
2010第三届中国铝业百强评选活动(下称“百强评选”)自2010年10月26日开启以来,获得了中国铝行业中众多优秀企业及业内人士的积极响应、大力支持和关注,成千上万家有实力有影响力的企业均报名参选,公众也积极参与投票,历时四十天的公众投票阶段中,各家企业的票数交替上升,竞争激烈。百强评选从全方位的角度来弘扬和传承铝行业杰出企业积极创新与竞争合作精神,展示优秀企业的品牌风采。
 以下为2010第三届中国铝业百强上榜企业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铝业公司
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
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徽铝铝业有限公司
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龙鼎集团有限公司
青铜峡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富丽华铝业有限公司
湖南晟通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欧宇铝制品有限公司
山西华泽铝电有限公司
无锡市源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汉江丹江口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通辽霍煤恒大铝粉有限公司
山东华宇铝电有限公司
通辽胶建铝业有限公司
包头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广元启明星铝业有限责司
重庆市博赛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海国鑫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洛阳香江万基铝业有限公司
龙口市丛林铝材有限公司
三门峡天元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华建铝业有限公司
宁波富邦精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铝材厂
河南恒美铝业有限公司
江苏常铝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黄石市福星铝业有限公司
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
长沙经阁铝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
长沙新振升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
长沙海大铝业有限公司
河南淅川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龙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佛山市广成铝业有限公司
广东坚美铝型材厂有限公司
焦作万方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发集团有限公司
涿神有色金属加工专用设备有限公司
齐星集团有限公司
龙马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广铝集团
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
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艾伯纳工业炉有限公司
山西鲁能晋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江阴新仁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鲁丰铝箔股份有限公司
昆山捷安特轻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启明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省远洋铝业有限公司
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一龙铝业有限公司
香港力同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徐州爱芙斯热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河南永顺铝业有限公司
上海天重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万达铝业有限公司
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豫港龙泉铝业有限公司
山东松竹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南海松岗航星铝材设备厂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
亚洲铝业(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忠旺控股有限公司
中电投宁夏青铜峡能源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佛山市高明永利坚铝业有限公司
内蒙古霍煤万祥铝业有限责任司
广东银一百创新铝业有限公司
中铝西北铝加工分公司
佛山市深村特种铝合金制造厂
广亚铝业有限公司
中铝瑞闽铝板带有限公司
浙江华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金纪铝业有限公司
浙江栋梁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
江阴海达集团公司
华北铝业有限公司
广西平铝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明泰铝业有限公司
佛山澳美铝业有限公司
中国·精美铝业有限公司
中国·力尔型材有限公司
格兰克克拉克(苏州)挤压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霍煤鸿骏铝电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博能炉窖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关铝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伟业铝厂有限公司
洛阳首龙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意美吉铝型材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浏阳市中南机械厂
苏州罗普斯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鑫泰铝业有限公司
江苏江阴鑫裕装潢材料有限公司
 
 从这份公布的评选结果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出2010年中国铝行业发展的特点:100强不仅涵盖了铝锭、铝型材、氧化铝、板带箔、铝加工设备及辅料等铝行业及上下游所有产业链条和要素行业,更突出了“节能环保”的特点,本届百强评选首次引入了“节能、降耗、高效、环保”的理念,中国电解铝产能过剩问题一直被广泛热议,作为高能耗行业,仅生产所需的电力一项,电解铝消耗就占了全国电力消耗的近10%,其无疑成为重点节能对象。回顾在近几年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各地区声势浩大的节能突击战中,电解铝行业屡屡榜上有名。本届百强评选活动在提高电解铝行业入选门槛的同时,也呼吁高耗能企业要坚持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和低碳环保,加强生产用电量及产能的调控,确保节能目标的顺利实现。